2025年4月8日晚上,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22级新能源1班线上实习分享会通过云端会议平台顺利召开。会议由辅导员老师周燕清主持,全体同学积极参与,围绕实习经历展开深度交流,通过“经验共享、难题共解”的形式,展现班级互助共进的凝聚力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



多元岗位展示职场图景,实践赋能专业认知
分享会伊始,同学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各自实习单位与岗位。从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工、汽车俱乐部,到科技大厂的制造产线、房地产企业销售,覆盖汽车制造维修、周边产业及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。“实习让我跳出课本,真正理解‘用户需求导向’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”,就职于某科技公司的李同学结合具体案例,阐释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的衔接点。周燕清老师点评道:“岗位的多样性印证了专业技能的广泛适用性,希望同学们在差异中寻找共性,夯实核心竞争力。”


成长与挑战交织的实习故事:互助小组成破局关键
在“收获与挑战”环节,同学们坦诚分享职场初体验:有人提到“跨部门沟通时因专业术语差异导致效率低下”,有人感慨“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心态转变需要主动适应”。针对共性问题,班级“实习互助小组”的作用被频频提及。例如,汽车销售岗的王同学通过小组内“模拟提案演练”,快速提升了汇报能力;遇到技术难题的赵同学则在群内获得学长针对性指导。“一个人的困惑可能是集体的成长契机”,周燕清老师对同学们自发组建互助社群、定期更新“实习避坑指南”共享文档的举措给予高度评价。

经验凝练传递,共筑积极学风
会议特别设置“实习锦囊”板块,同学们从简历优化、面试技巧、时间管理等角度提炼实用建议:“用STAR法则量化项目成果”“利用番茄工作法平衡学业与实习”等“干货”引发热烈讨论。周燕清老师总结道:“这场分享会不仅是经验的传递,更是班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。看到大家主动分享资源、真诚互助解难,这正是‘学有所获、行有所成’的最佳诠释。”
以实习为帆,扬奋进之志
会议最后,周燕清老师对同学们实习期间的分享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和鼓励。据悉,班级将进一步落实优秀班级建设、持续完善“实习信息池”,联动校友资源拓展实践机会,并将定期举办职业规划研讨,进一步强化学风建设,助力每位同学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有担当、有温度的行业新生力量。
供稿:王旭
初审:周燕清老师
复审:周杨老师
终审:姚柏洲老师